导航:首页 > 建筑设计 >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产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17 10:14:58

❶ 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目前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1 对局部气候和大气的影响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会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风速、湿度 、降水等。有关研究表明,水面上空比成片的房屋群上空空气的透明度高 8 %~ 10 %;水面上空与陆地上空相比较 , 紫外线辐射高出 30 %, 气温降低 4 ~ 5 ℃, 相对湿度提高 10 % ~ 15 %。一般情况下, 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 流控制,但大中型水库和灌溉工程的修建,使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 对局部小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 、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1.1 对降雨量的影响
a .降雨量有所增加。
这是由于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引起降雨。
b .降雨地区分布发生改变 。
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可使降雨地区分布发生改变: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 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降雨则有所增加 ;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
c .降雨时间分布发生改变 。
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 ,气层稳定 ,大气对流减弱 ,降雨量减少;但冬季水面较暖 ,大气对流作用增强 ,因而降雨量增加。
1.2 对气温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 ,库区与空间的接触由陆面变为水面 ,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均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气温发生变化, 库区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 。
1.3 对大气的影响
在谈到大坝与生态问题时, 首先谈到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大坝建设对大气的影响。从世界范围看, 这个问题十分突出 ,因此,国际上把对大气的影响看做是建坝对生态影响的首要问题。但是 , 这个问题在中国并不严重, 原因有 2 个 :①中国的电站虽然很大 ,但多属高山峡谷型水库, 与国外的水库相比, 库水面面积并不大;②我国有大面积森林的库区不多。
2 对水文情势和水温的影响
2.1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改变了流域水文循环情势 ,对整个流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其影响有利有弊。水库蓄水后 ,原先的河流变为湖泊 ,水位抬高且水面面积增大,这一方面加大了水面的蒸发量,引起水分循环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岩层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水库会发生渗漏,使地下水水位升高 。水库水位的变化与天然情况下水位的变化大不相同。调蓄能力较大的水库 ,其水位变幅较大;而径流式水库的水位变幅不大, 不会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与天然河道相比, 水库的流速变化也很明显。在水库的不同库段, 流速的变化不一样, 一般越靠近库尾 ,流速越接近天然河道, 越近坝前, 流速越小,在某些条件特殊的库湾,流速甚至接近于零。拦河筑坝使水文情势发生突变, 影响原河流的生态过程和功能。水文情势的主要变化包括:流量的稳定化与流速频率的变化 ;季节性高峰流量的丧失 ,流速变缓 ,急流状态消失 ;水位落差变化平缓 ,来水时间 、来水时期改变;水量向上蒸发和向下渗漏改变水分循环等。
2.2 对水温的影响
水温变化指水库的特殊水温结构使入流和出流产生温差的现象。水库工程引起水温变化, 是水库建设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水库流速从上游到坝址处逐渐减小,水体性质也发生了改变,长期滞留在库内的水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产生变化引起水温和流态产生变化 。
3 对泥沙的影响
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上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及沉降模式, 对上下游及工程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 ,上游流速减小,水库来水携带的泥沙将会在库区内淤积, 而水库泥沙淤积会减小库容 , 从而降低水库的运行效益 。泥沙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在河流上建坝, 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道的流态发生变化,改变了河流的泥沙运动规律,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 这是建坝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之一 , 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 应该特别慎重对待。水库蓄水后 , 流速降 低,河水挟沙能力减弱,水体中的悬浮物质或多或少地沉积下来,不仅影响到航道的运用,而且减少了水库的库容, 影响水库的使用年限 。水库的回水沉积作用对河道形态也有影响 。河流被大坝拦截后 , 泥沙在水库底部沉积, 形成一个回水三角洲,这个三角洲朝水坝方向渐渐递升, 泥沙颗粒变细 。
4 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一方面 ,水体经过长距离的输送或一段时间的储存, 会使复氧过程充分形成, 从而丰富了水体潜在的环境容量资源 ;另一方面 ,库区水体抬高 ,水流缓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通常河流水的矿化度和总硬度均较低, pH 值适中 ,溶解氧丰富。但对河流无论采取哪种开发方式, 对水质都将产生影响 , 尤其是水库工程对水质的影响较明显。水库形成后 ,库区流速减小,水库的沉清作用显著,有利于削减溶解矿物质,减少浑浊度和生化需氧量,增加营养物质浓度。水库建成后,入库支流河水的稀释自净能力降低 ,导致入库支流河道污 染加重。库内水温一旦出现分层, 库水会形成一种密度屏蔽,使底层冷水层变成厌氧微生物层,库内不 溶解的固体物质沉降在库底就会产生营养富集现象 。总的来说 ,水库对水质可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
①正面影响:库内大体积水体流速慢 ,滞留时间长 ,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 可使水体的浊度 、色度降低 ;同时由于库内流速慢, 藻类活动频繁 , 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 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 CaCO3 和 MgCO3 并沉淀下来 ,降低了水体硬度 ,减少了因碱性增加(pH 值上升)而导致水体毒性加大的可能性。
②负面影响 :库内水流流速小, 降低了水 、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 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库内水流流速小,透明度增大 ,利于藻类光合作用, 坝前储存数月甚至几年的水 , 因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富营养化;被淹没的植被和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并释放沼气和大量二氧化碳,同样导致温室效应 ;悬移物质沉积于库底,长期累积, 不易迁移, 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质或难降解的重金属会形成次生 污染源。另外由于减少了河流基流生态水量 ,可能会加剧河道断面萎缩 ,增加污水排放总量,改变农 业灌排系统 , 提高面源入河比例, 加快面源入河速度 ,恶化下游河流 、湖泊的水环境质量。
5 对土壤和环境地质的影响
5.1 对土壤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 将导致沿岸地下水状态发生变化, 通常在水库的近坝部分出现地下水升高 , 而库周地下水位升高, 会浸没土地, 并使土地沼泽化、盐碱化。
a .浸没 。在浸没区 ,因土壤中的通气条件差, 会造成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减少 、肥力下降,从而影 响作物生长 。
b .沼泽化 。过分湿润致使植物根系衰败 、呼吸困难 ,当潜水层达到耕作层时, 造成土壤湿度过大, 以至大多数包气带被破坏 。
c.盐碱化。由库岸渗漏补给地下水 ,经毛细管 作用升至地表, 在强烈蒸发作用下 ,使水中盐分浓集于地表,形成盐碱化 。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 可引起植物生理干旱。当然, 盐碱化不是水利工程建设必然带来的 ,也有设计 、运行不当造成的。
5.2 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滑坡 、塌岸 、水库渗漏等不良地质灾害。
a .大型水库蓄水后可诱发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主要是因为巨大体积的蓄水增加的水压,以及在这种水压力下岩石裂隙和断裂面产生润滑, 使岩层和地壳内原有的地应力平衡被改变。值得注意的是,水库蓄水可以在天然地震较少和地震强度较弱的地区,诱发较强烈的地震。
b .库岸产生滑塌。水库蓄水后 , 由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 ,故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失稳 。
c.水库渗漏。水库渗漏造成周围的水文条件发生变化 ,若水库为污水库或尾矿水库 ,则将造成水库周围地区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6 对河道的影响
河道整治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 护岸工程是河道生态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保护堤防免受冲刷 、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 水利工程建设对河道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①河道顺直化工程改变了自然水系 ,使生态结构单一化 ,生物群落减少, 河水净污能力削弱, 从而降低了环境质量 , 引起生态退化;
②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 ,往往会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若干种几何规则断面, 改变了河流横断面深潭浅滩交错的自然格局 ;
③构筑堤防会引起河流侧向的非连续化。 因为堤防妨碍汛期主流与岔流之间的沟通, 阻止了 水流的横向扩展, 形成另一种侧向的水流非连续性 ;
④河口整治工程可能造成岸线 、河床高程变化,由此可能会影响到该地区的潮水位 ,从而影响排涝总水量 ;
⑤人工裁弯改直工程会造成河床演变,引发河道冲刷,导致河道水位下降。
7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变异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人类各种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造成的 。水利工程建设的大发展, 淹没了成片的森林草地, 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通常可分为对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产生的影 响。
7.1 对陆生生物的影响
对陆生生物的影响总的来说有 2 个方面, 一个是永久性及直接的影响 , 指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陆生植物和动物造成的直接破坏 ;另一个是间接的影响, 指局部气候变化 、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所造成的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的影响。
水库兴建、蓄水将会淹没大片陆地,这对陆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地、觅食地产生危险,所以水利工程对陆生生物带来的影响大多是不利的。具体表现为河滨植被、河流植物面积的减少 , 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鸟类 、两栖动物和昆虫栖息地的改变或避难所的消失 ,造成物种数量的减少和某些物种的消亡。 但水利工程淹没的土地主要是流域或沿岸的一些农田 、平原 、坡地等海拔较低地区, 主要以农作物为主, 动物很少 , 因此, 水库兴建淹没土地对农业影响较大 ,对动物影响不大 。水利工程运行后, 水库水 体的存在使空气相对湿度有所提高, 将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的概率,降低库周防火等级,对库周陆生植物 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和植物的生长有利。另外, 水利工程的兴建将会增加流域沿岸湿地、沼泽的面积, 而对这一带两栖生物以及水禽会带来有利影响, 使它们的种类 、密度相应增加 。
7.2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对象主要是水体, 所以水生生态系统受工程影响较直接、明显 。水库的兴建 抬高了水位 ,改变了河流水生生态系统,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长、产卵所必需的水文条件和生长环境。 此外 ,水库淹没区和浸没区原有植被的死亡以及土 壤可溶盐都会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 加上库区周围农田、森林和草原的营养物质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 ,从而形成富营养化的有利条件 。 兴建水利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重点体现在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上:
①阻隔了鱼类洄游通道。水库 大坝截断江河 ,使洄游性鱼类不能顺利完成其生活 周期 ,河流的梯级开发会加重这一影响 。
②改变鱼类区系组成 。水库形成后 ,水体的水文条件发生较大变化 ,从而改变了鱼类的栖息环境 。不同的鱼类栖息环境不同, 因此 ,库区的鱼类组成常发生明显的变化。
③影响鱼类繁殖。水库的存在和运行 影响鱼类的产卵场和鱼类的产卵活动, 水库蓄水后水流减缓、水深加大和泥沙沉积则对喜在急流河底产卵的鱼类不利;水库运行时,库水位的变动不利于在草上产卵的鱼类繁殖, 因为水库水位的消落常将 它们的卵暴露在库岸上致其死亡。
8 对人口迁移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兴建必然带来移民问题 。由于水库建设打破了移民原有的生产体系、生活方式及地缘、血缘和亲属网络 , 使他们长期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解体;与此同时 ,移民安置还造成安置地人口增加 ,以及资源、基础设施承载力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但对于不同的水利工程, 移民问题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都江堰是古代水利工程, 从现 有可查阅的资料看, 移民问题不是其突出问题 ;万家寨水利枢纽及引黄工程妥善安置了库区移民, 改善 了其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 ,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对人口迁移和土地利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塔河下游生态调水工程由于塔河下游人烟稀少 ,因而没有人口迁移问题。总的来看, 水利工程建设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人口迁移现象, 并且由于水库淹没 占用一部分土地 ,使得人地矛盾更加紧张。另外, 水利工程的兴建必然会使诸多环境因子发生变化 , 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 、固体废弃物等 , 将影响施工区的环境卫生和当地居民及施工人员的健康 。

❷ 水利工程修建对库区的影响

大坝建设后,河流上有出现较大面积的水库,大坝拦截泥沙,库区泥沙淤积,地面负荷压力增大,岩体深入水分增加,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答案A错误,水库调节径流,下游水流量变化减小,流速减慢,自净能力降低,使下游水质变差,答案B错误,大把建设,可以实现水能开发,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流域经济发展,答案C正确,水库建设提供灌溉用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情,但不能避免干旱现象的发生,答案D错误.
故选:C

❸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影响肯定是会有的,关键是要,尽力保持原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努力形成良性循环。

❹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对生态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

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扬尘污染空气,噪声污染,施工废水污染,建筑垃圾污染等等。

❺ 修建水利工程有何利弊

利: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开发旅游资源,改造利用自然。
弊: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有限,人类改造自然的方法和方式不一定合理,可能存在许多目前科学技术尚未发现或解释的潜在危害。比如,人工蓄积大量水体于一处,使得坝址处地层承受超过自然状态下的荷载,可能对地层运动、地震、地下水等产生影响,而目前我们并没有研究清楚是什么影响、影响多大、何时显现;此外,修建水利工程改变了原来的河流发展进程,甚至改变了河道,对环境的影响到底会如何,什么时候显现,这都是不能断定的。

❻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周边环境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与方法初探

2004-11-19

[摘 要]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指对已建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回顾评价,它是基本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工程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涵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目的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对环境后评价的方法、步骤和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

1 前言

水利工程后评价始于1993年,几年来先后进行了丹江口水利枢纽、高州水库、韶山灌区、潘家口水利枢纽、陈垓灌区等十几个工程项目的后评价,部分项目后评价包含有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内容。为了编制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曾开展了盘锦灌区、三门峡水利枢纽等工程的环境影响专题回顾评价。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开展的时间不长,进行后评价的项目不多,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理论支持和依据的规程规范比较缺乏。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需要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作用、方法和内容等进行研究。

2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涵义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建设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实际发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成果进行对比,复核项目对环境影响实际发生情况和预测评价成果的差异,以检验环境影响预测成果和环保设计的合理性,并对工程建成后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简言之环境影响后评价就是评价项目对环境质量、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实际产生的影响。

3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3.1 对环境影响预测和环保设计成果进行验证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成果是在工程建设前,在调查研究、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提出的。预测方法是否合理,参数选用是否恰当,结论是否正确,需要工程运行实践进行检验。通过环境影响后评价,将实际发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成果相对照,可以验证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评价结论的正确性。

3.2 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工程项目引起的环境影响逐渐表现出来,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通过调查工程建设后环境变化情况,分析环境变化趋势,找出项目实际存在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发挥工程的有利影响和减小不利影响的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系统总结了工程建成三十多年的环境变化,分析研究了环境演变趋势,提出了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污染、保护水源、消灭鼠害以及切实解决好移民遗留问题等的对策措施,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建议。

3.3 为其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提供借鉴

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影响因子多,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比较困难。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起步较晚,八十年代中期才相继开展,至今只有十几年的历史,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还很不完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有的还难以定量。通过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探索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使预测方法更为合理,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环境影响后评价成果,还可为同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提供借鉴,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成果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三门峡水温预测模型和参数,运用于小浪底水库水温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

3.4 检查工程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一种形式,通过竣工验收可以有效地检查建设单位是否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要求建设环境保护设施;检查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情况,一些受到破坏的环境是否已经恢复,检查施工期间环境监测的开展情况;检查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和运行情况。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等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对工程建设的环保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评价。

3.5 检查环境监测设施的运行情况,为环境监测断面和监测项目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工程项目的环境监测站网设计中,环境监测断面和监测项目是根据原有的环境条件在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的,与工程运行后的环境状况可能存在差异,工程投入生产运行后,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也在发生变化,需要根据新的环境状况对原来的环境监测站网设计进行检验。环境影响后评价过程中,对工程投入生产运行后的环境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对污染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环境监测断面和监测项目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4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4.1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方法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基本方法是有无对比法,即项目建成后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质量状况,与项目建设前环境本底状况和项目决策过程中环境评价预测成果相比较,通过综合分析,对工程建成后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确定项目实际存在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发挥工程的有利影响和减小不利影响的措施。

4.2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步骤

4.2.1 调查收集资料

环境影响后评价需要收集以下五个主要方面的资料。

⑴环境影响评价成果。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成果资料是开展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基础,工程建设前的环境背景,是环境影响后评价分析工程运行后产生环境影响和环境变化趋势的前提。各环境要素的预测成果也是后评价复核的主要内容。在环境影响后评价时应收集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环保部门的审批意见,包括环境监测资料、各环境要素(水质、水温、气象、土壤、陆生生物、水生生物、人群健康等)的影响预测成果和拟采取的减免不利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等资料。

⑵环境保护设计成果。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和环境监测站网设计成果是环境保护设施实施的重要技术文件,是检查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依据,也是后评价需要验证的重要内容。后评价时应收集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设计成果和审查意见。

⑶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有关资料。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排放废污水、排放废气、产生噪声、破坏植被等,后评价时应收集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施工期间环境监测资料,特别是施工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和复垦情况。

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资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是水利工程竣工验收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水利工程环境管理工作的新内容。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前期环保工作及审批情况、应建的环保设施及运行情况、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及完成情况、环保档案、环保人员和制度,以及环境监测报告等。后评价时应收集经批准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以及有关资料,作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

⑸环境监测资料。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质量状况最直接的反映,也是分析评价环境演变趋势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与否,也是后评价成果是否合理正确的关键。后评价时应收集各监测站(点)历年来的监测资料,包括气象要素、水质、水温、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4.2.2 编制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大纲

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根据项目特性和环境影响程度,确定后评价的环境因子,制定环境因子评价的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编写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大纲。

4.2.3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实施

根据工作大纲,分因子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工程环境影响的结论和趋利避害的措施。

4.2.4 编写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建设前环境状况、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综合评价及结论等几方面的内容。

5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5.1 对局地气候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使水体面积、体积、形状等改变,水陆之间水热条件、空气动力特征发生变化,工程建设对水体上空及周边陆地气温、湿度、风、降水、雾等产生影响。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工程兴建后气温、降水、风速、湿度和雾的实际变化,并与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成果相对照,在此基础上预测气候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对策措施。

气温影响主要复核工程影响区年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

降水影响主要复核工程影响区年降水量和各季(月)降水量的变化。

风速影响主要复核工程兴建后水体上风岸与下风岸年、月平均风速以及瞬时最大风速的变化。湿度和雾主要复核工程影响区年月湿度和雾日数量的变化。

局地气候影响后评价主要采用统计对比法,将收集的水利工程建设前后气象要素监测资料进行比较,对比分析建库前后工程影响区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并与邻近地区工程建设前后参证站的气象因子统计值进行比较,确定工程兴建对局地气候的影响范围和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

5.2 对水温影响

水体的热量传输机理是经过水和大气的接触面输送,通过水体流动传递热量。天然河道水流湍急,水体表面吸收的热量通过水体紊动迅速传向整个过流断面,故天然河道水温呈混合型,水温变化滞后于气温,呈周期性变化。水库蓄水后,水深增大,水体交换速度减缓,从而改变了水气交界面的热交换和水体内部的热传导过程。典型的水库水温效应表现为水体的垂直方向上的热分层现象。

水温影响后评价复核内容是:①统计建库后实测的库内不同区域各月水温的垂直分布、横向分布、纵向分布以及水库各月下泄水温、下泄水温的沿程变化资料,调查下泄水温对水生生物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②将水温结构分层和下泄水温观测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对环评时采用的经验公式和预测模型的适用性作出评价。

5.3 水质影响

筑坝建库,库区水面扩大,水深增加,河水流速变缓,使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减弱,库区水域污染物的浓度、分布都将发生变化。水库拦蓄营养物质氮、磷、钾,促进藻类生长,可能导致富营养化。灌区开发也会对水质带来不利影响。

水质影响后评价,对水库工程应复核水库蓄水后污染来源、分布,水库水质变化,水库富营养化趋势,库底淤积物污染物质的富集情况,出库水质和下游河段水质变化;对灌区开发项目,应复核灌溉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灌溉回归水对河流或承泄区水质的影响。此外后评价时尚应收集工程运行后的水质监测资料,对环评中采用的水质模型和预测成果进行验证,对工程建设中和运行后水质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采取的水污染控制的对策措施。

5.4 环境地质影响

水库蓄水后,库水的附加荷载及水的渗透压力,可能改变岩体的应力状态,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诱发水库地震。水库蓄水后,库水对岸坡的淘刷和浸泡,改变了库岸原有的稳定状态,可能产生滑坡塌岸,黄土库岸滑塌的可能性更大。

环境地质影响后评价主要是调查水库投入运行后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震中位置,调查库岸滑塌的范围、滑塌量和滑塌区的地质条件,分析产生诱发地震和滑坡塌岸的原因,分析评价诱发地震和滑坡塌岸的发展趋势,提出工程的安全防范措施;根据实际发生的水库诱发地震和滑坡塌岸情况,对预测成果进行复核。

5.5 土壤环境影响

灌区开发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会产生土壤潜育化和次生盐碱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利工程兴建如水资源分配不当,可能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使土壤发生沙化。工程施工和移民搬迁破坏植被,会引起新的水土流失。

土壤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水利工程投入运行后发生沼泽化、潜育化、次生盐碱化、沙化的面积和分布及其原因,以及需采取的对策措施;复核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及需进一步采取的防治措施。

5.6 陆生生物影响

水库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淹没影响,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栖息地丧失、觅食地转移、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许多动物在水库蓄水后被迫迁移。但水库蓄水后改善了局地气候,使库区周围的植被类型丰富;灌区开发后提供的湿生环境,适宜于一些水禽栖息。

陆生生物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工程投入运行后对植物、特别是珍稀植物的影响,复核工程投入运行后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影响;复核采取的珍稀动、植物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并提出需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后评价可采用调查对比的方法。

5.7 水生生物影响

兴建水利工程将影响鱼类生活的环境条件。建库后下游河道天然水文情势改变,其中水流状态和涨水过程的变化对鱼类影响较大。水库蓄水后由于水库水文条件和营养物质的变化,也会对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产生影响。

水生生物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工程兴建后对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高等水生植物、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的影响,重点复核对珍稀水生生物的影响;复核对鱼类产卵场的影响;复核水生生物保护措施的效果,并提出需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后评价可采用调查对比的方法。

5.8 人群健康影响

水利工程兴建将不同程度地引发人群健康问题。由于大面积淹没、大批人口搬迁以及施工人员集中,为某些疾病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可能。

人群健康影响后评价应复核水利工程兴建后周围地区疾病的发生及流行情况,包括:①自然疫源性疾病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肺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的流行频率及强度;②介水传染病如肝炎、伤寒、痢疾等的疫情发生及发展趋势;③虫媒传染病如疟疾、乙型脑炎、丝虫病等的流行频率及强度;④地方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等的流行频率及强度等。并应与预测评价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产生疾病流行的原因,提出应进一步采取的防治措施。

评价可采用统计对比法,对比分析工程建设前、后各种疾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并与邻近地区疾病发生流行趋势进行比较,评价工程兴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5.9 水文情势及下游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因拦蓄、调水等改变工程下游来水来沙过程,下游河段流速、流量、水位、泥沙运移规律等有所改变,可能影响下游工农业用水,河道冲刷也可能对下游的水利工程和桥涵等产生影响。

水文情势及下游影响后评价主要是统计分析工程投入运行后实测的下游来水来沙过程,实际的河道冲淤变化资料,调查对水利工程和桥涵存在的影响,提出进一步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根据实际发生的影响,对环境评价预测成果进行复核。

5.10 文物景观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使自然景观和文物受到淹没、破坏或干扰,水库的形成也可能增添新的景观。文物景观影响后评价主要是调查自然景观和文物受影响的程度,分析评价保护措施实施的效果,提出进一步开发利用景观文物的措施。

5.11 环保设施和监测设施运行情况

环境保护设施指为工程服务和减免工程对环境不利影响需采取的环保设施,包括水质(水温)保护设施、土壤环境保护设施、陆生植物保护设施、陆生动物保护设施、水生生物保护设施、景观保护及绿化设施、人群健康保护设施和下游影响补偿设施。

环境监测设施指工程完建后为掌握环境要素的动态变化需要建设的监测设施,包括地表水水质(水温)监测设施,局地气候监测设施,生态监测设施,土壤监测设施,地下水监测设施等。

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①环保设施和监测设施是否按照“三同时”的要求进行建设,环保设施和监测设施是否投入运行,运行情况如何;②是否按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保护设计确定的监测项目、监测断面、监测因子进行监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何。③监测项目的设置是否能够反映水利工程投入运行后的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演变趋势。④在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环保设施和监测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根据工程运行后产生的环境变化,提出调整监测断面、监测项目和增设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议。

黄河规划设计 2004-11-19

❼ 水利工程建设受哪些因素影响

质量、进度、投资、物价、技术、管理、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等等

❽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一,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气候环境差异性扩大,气温升高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降雨量、气温、大气、风力、雾气等气候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主要原因是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扩展建设,使得原本的水资源系统发生改变,河流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系统因为人为作用聚集或分散,造成局部水因子聚集量超标或骤减,产生水量失衡,破坏了原有的气候环境。
首先,例如在水库大坝灌溉工程分布密集的地区,因为水分子集中在水库上空,造成水库区域内湿度高,蒸发量也会有所增加,减少了库区降雨量,城市地区则会相对增加降雨量,并且由于降雨量的增加,再加上城市废气污染严重极易导致城市地区出现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更加有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其次,由于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将大量水资源引入到人工开凿的地面区域内,这样的工程模式改变了水量平衡,让原本的陆地聚集了大量水源影响空气内部结构,造成气温年平均值呈上升趋势,加快温室效应程度,导致气温持续升高。
二,水利工程建设影响河流水位,破坏水文环境平衡
河流是陆地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利工程重点控制调节的关键内容,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的治理与规划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加强了城市建设,保证了人们的能源需求,其中水力发电这一重要措施大大满足了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使水利工程建设成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发展性课题,然而水利工程在供应人力所需的同时对于水文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
主要表现在建造水库大坝灌溉发电等水利工程时打破了水势结构、河流流量、水资源分布等原有平衡格局,为了满足发电、灌溉等要求所使用的节流泄洪等手段导致水位出现不合理管控,上下游植被、水量、生态都受到严重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水质的大面积污染,最终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地壳承受力,引发地质灾害
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控制与利用地下水与陆地水,虽然针对的是水资源体系的治理,但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项就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关于对陆地环境的影响。陆地因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影响不被人们所重视的原因是其影响过于深远,水利工程建设中水量大量聚集导致地壳压力过大,影响板块平衡,形成地震等地质灾害。除了对深层次地壳的影外,对于地表土壤也存在着一定的破坏,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节流蓄水改变水量等措施导致水库下游农田土地的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大面积土壤活性降低成为盐碱渍地,不利于植被、农作物等生长,降低农业生产率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有较大影响。

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产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州假山景观设计工程 浏览:862
哈尔滨工程造价招聘 浏览:937
建筑工程土建劳务分包 浏览:632
道路监理工程师 浏览:476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在本校吗 浏览:370
河北工程大学保研率多少 浏览:287
有学质量工程师的书吗 浏览:479
康乐县建筑工程公司 浏览:569
助理工程师二级 浏览:872
注册安全工程师初级考试时间 浏览:90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题研究 浏览:881
工程造价图纸建模 浏览:888
辽宁恒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93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 浏览:73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兴趣爱好 浏览:316
密歇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浏览:388
广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浏览:31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浏览:858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管理条例 浏览:270
云南工程监理公司排名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