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程技术 > 聚合软件工程

聚合软件工程

发布时间:2021-08-17 06:50:24

软件工程中常用的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一、过滤需求的方法
做后端系统,要学会的第一个技能就是砍需求。也就是过滤需求。

这不是一个贬义词,反而是体现后端产品价值判断的基础。

过滤需求的方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判断需求是否是伪需求,应该被过滤掉。

1. 用户场景模拟法
后端产品的出发点就是帮助业务用户,因此在调研需求的时候要模拟业务的场景,分析业务用户提到的需求是否能解决他的问题。

如果不能帮助用户,那么这个需求就可能是伪需求。

以下面的案例说明:

背景:“货到付款”类型的订单会因为缺货而无法发出,如果超过一定的时间,客服就会跟顾客沟通,帮顾客取消订单。

需求:由于这种订单的数量还是蛮多的,逐个取消太费时间,因此业务用户要求在“缺货订单”列表页增加“批量取消订单”按钮。

分析:调研到业务操作场景,是先找到该类缺货订单,然后和顾客沟通,顾客同意删除,才进行删除。也就是逐个沟通确认,再逐个取消订单的,所以“批量取消订单”无法被有效使用。

因此,该需求是个伪需求,应该被过滤掉。

2. 功能归属分析
专门的系统做专职功能,有助于合理的产品体系建设。

因此需求调研的时候,可以通过系统的定位,判断需求是否应该在该系统完成。

如果不属于该系统范畴,那么直接说服需求方更换方案。以

下面的案例说明:

背景:CRM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有一个顾客标签生成功能,就是根据顾客的消费行为数据,自动对应关联上标签,如优质顾客、高潜力顾客、欺诈顾客等。

需求:业务用户提出需求,除了做上述的基础标签之外,还要做出英语版本的标签(就是把标签文案翻译成英文),这样欧美员工可以在英语版本的系统下使用。

分析:调研到翻译之后的标签不是在CRM系统使用的,而是给到SMS(客服系统)使用的。

所以应该由SMS根据CMS提供的基础标签数据,自己做二次的衍生。

之所以这样,首先是为了避免未来更多语言版本的扩展需求或更多系统提出类似的需求;

其次,CRM系统已经完成了“接力赛”的第一棒,创造了基础数据,那么其他系统要特殊化使用,完全可以自行进行特殊化处理,无需耦合回CRM系统。

结论:案例的需求本身是真需求,并且实现上也没难度,但是该功能的定位超出了本系统范畴,专门系统做专职功能,化衍生需求应该在下游执行。

否则,耦合性过高只会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难以维护和扩展。

二、拆分和聚合的方法
1. 拆分需求法
业务用户提出一个需求,很可能只是短短的一段话。

但是不要高兴太早,可能这一句话暗含了很多线索,因此要善于拆分:

先找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再围绕核心点,理清前、后、左、右、上、下的旁系需求点。

每个需求点再当做一个子需求进行调研,最后再聚合在一起。

以下面的案例说明:

背景:订单业务的类型很多,订单退货之后需要创建售后单据,但是因为数量大,所以花费很多人力,且手动创建有出错的风险。

需求:业务提出的需求是“增加退货订单自动创建售后单的功能”,这是个一句话需求。

该一句话需求,其实包含了多种具体的订单类型和场景,那么我们就要拆分调研,拆分的维度比如:

自营订单、第三方订单、货到付款订单、先款后货订单、部分退货订单、完全退货订单、服装事业部订单、电子事业部订单等,其中每一个维度就相当于一个小需求。

这里不一一展开。

2. 聚合需求法
拆分法是对单个需求分解成若干小需求进行调研,聚合法相反,是找到许多个相互关联的小需求的共性,然后统筹成一个大需求去完成。例如:

由于业务用户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各自为政,于是张三、李四可能都对一个业务流程有相同的需求,或者对同一个功能有相同的优化期望,结果俩人分别提了需求过来。那么产品经理就要找到二者背后的相关性和交叉区。

然后统筹规划,聚合在一起当作一个需求来调研,最终输出一个整体的需求调研结果。

三、利用辅助功能调研需求
调研产品现有功能,可以用来确认原有功能的逻辑,或者确定新需求方案是否可行。

比如业务用户需要更新一个功能,为了避免更新出错或遗漏,产品经理需要知道修改前和修改后是否会能正常运行。

最基础的办法就是自己设计一个测试用例,记录操作方式、状态变化、数据流向等。看看下面的例子:

背景:从销售网站获取到OMS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的订单信息中带着顾客的邮箱。顾客下完单,可能会在销售网站修改邮箱,而此时已经获取到OMS的历史订单中的邮箱是不变的。

需求:顾客若在销售网站修改邮箱,要求已获取到OMS的该顾客的订单中的邮箱也要同步修改。

分析:需求是很明白的,也有它的意义,但有风险。

因为我们知道订单信息贯穿于整个订单流转过程中,牵扯到订单编辑、审核、取消、配货、发货等,而这些环节跳转的触发条件可能就是某个信息更新(这里面就可能包括有邮箱更新)。

因此,更新邮箱是否会影响流程中的某些环节,一时间很难准确知道。

于是,我们可以采用预测试的方式,设计测试用例,在测试机运行一些订单,观察各个环节邮箱变更的影响,然后收集起来分析对策。

测试法就像是探雷一样,主要用来解决未知风险点。这个方式的重点是记录和分析操作前状态、操作位点、操作后状态、操作后触发的连锁反应、数据流向等。

四、“拔萝卜带出泥”的方式调研需求
调研需求时,产品经理要拔萝卜带出泥,挖掘用户没看到的需求点和价值。

举例说明:

背景:公司入驻到销售平台后,销售平台会对入驻的店铺的违规行为进行罚款。

需求:业务用户提出需求,将销售平台的罚款数据抓取到订单系统,关联订单数据,以便进行人工分析。

分析:

第一步,先拆分需求,确定什么是罚款数据,总共有哪些罚款种类,需要对接哪些罚款种类,罚款数据与订单系统关联方式是什么,是否都能关联到,关联不到怎么办,销售平台是否已经提供了公用的罚款接口,Token(请求权限)如何获取,抓取频率怎么样,数据增长幅度多大,获取之后做哪些展示和搜索,用户权限怎么设置,需要和订单系统做哪些交互,该需求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步,挖掘需求:是否需要作分析功能,分析功能的规则是什么;是否需要做监控和预警,是否需要指派负责人;其他业务人员是否也有类似需求,其他平台是否也有类似需求……

通过“拔萝卜带出泥”的方式,连带出更多需求点。将上述调研结果重新组装起来,得到一个系统化的完整需求。

罗列出需求要点和对应的验收目标,这样使得需求具象化,同时又不会遗漏细节,内部充实,外部闭环,并且进行了价值挖掘,做成控制阈值、预警、责任人分派、趋势分析、损失分析等高价值的功能,超出业务的预期。

Ⅱ 本人求一个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完成老师作业那种,下面任一系统都行。谁有发我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网络里搜索一下软件很多。

Ⅲ 软件工程的作品目录

中文版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软件工程导论
第1章概述
11专业化软件开发
111软件工程
112软件工程的多样性
113软件工程和Web
12软件工程人员的职业道德
13案例研究
131胰岛素泵控制系统
132用于心理健康治疗的患者信息系统
133野外气象站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2章软件过程
21软件过程模型
211瀑布模型
212增量式开发
213面向复用的软件工程
22过程活动
221软件描述
222软件设计和实现
223软件有效性验证
224软件进化
23应对变更
231原型构造
232增量式交付
233Boehm的螺旋模型
24Rational统一过程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3章敏捷软件开发
31敏捷方法
32计划驱动开发和敏捷开发
33极限编程
331极限编程中的测试
332结对编程
34敏捷项目管理
35可扩展的敏捷方法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4章需求工程
41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411功能需求
412非功能需求
42软件需求文档
43需求描述
431自然语言描述
432结构化描述
44需求工程过程
45需求导出和分析
451需求发现
452采访
453脚本
454用例
455深入实际
46需求有效性验证
47需求管理
471需求管理规划
472需求变更管理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5章系统建模
51上下文模型
52交互模型
521用例建模
522时序图
53结构模型
531类图
532泛化
533聚合
54行为模型
541数据驱动的建模
542事件驱动模型
55模型驱动工程
551模型驱动体系结构
552可执行UML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6章体系结构设计
61体系结构设计决策
62体系结构视图
63体系结构模式
631分层体系结构
632容器体系结构
633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634管道和过滤器体系结构
64应用体系结构
641事务处理系统
642信息系统
643语言处理系统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7章设计与实现
71利用UML进行面向对象设计
711系统上下文与交互
712体系结构的设计
713对象类识别
714设计模型
715接口描述
72设计模式
73实现问题
731复用
732配置管理
733宿主机-目标机开发
74开源开发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8章软件测试
81开发测试
811单元测试
812选择单元测试案例
813组件测试
814系统测试
82测试驱动开发
83发布测试
831基于需求的测试
832情景测试
833性能测试
84用户测试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9章软件进化
91进化过程
92程序进化的动态特性
93软件维护
931维护预测
932软件再工程
933通过重构进行预防性维护
94遗留系统管理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二部分可依赖性和信息安全性
第10章社会技术系统
101复杂系统
1011系统总体特性
1012系统非确定性
1013成功标准
102系统工程
103系统采购
104系统开发
105系统运行
1051人为错误
1052系统进化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11章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性
111可依赖性特征
112可用性和可靠性
113安全性
114信息安全性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12章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性描述
121风险驱动的需求描述
122安全性描述
1221危险识别
1222危险评估
1223危险分析
1224风险降低
123可靠性描述
1231可靠性度量
1232非功能性的可靠性需求
1233功能可靠性描述
124信息安全性描述
125形式化描述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13章可依赖性工程
131冗余性和多样性
132可依赖的过程
133可依赖的系统体系结构
1331保护性系统
1332自监控系统体系结构
1333N-版本编程
1334软件多样性
134可依赖的编程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14章信息安全工程
141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1411生存期风险评估
1412运行风险评估
142面向信息安全的设计
1421体系结构设计
1422设计准则
1423部署设计
143系统生存能力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15章可依赖性与信息安全保证
151静态分析
1511检验和形式化方法
1512模型检测
1513自动静态分析
152可靠性测试
153信息安全性测试
154过程保证
155安全性和可依赖性案例
1551结构化论证
1552结构化的安全性论证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三部分高级软件工程
第16章软件复用
161复用概览
162应用框架
163软件产品线
164COTS产品的复用
1641COTS解决方案系统
1642COTS集成系统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17章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
171组件和组件模型
172CBSE过程
1721面向复用的CBSE
1722基于复用的CBSE
173组件合成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18章分布式软件工程
181分布式系统的问题
1811交互模型
1812中间件
182客户机-服务器计算
183分布式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式
1831主从体系结构
1832两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1833多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1834分布式组件体系结构
1835对等体系结构
184软件作为服务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19章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191服务作为可复用的组件
192服务工程
1921可选服务的识别
1922服务接口设计
1923服务实现和部署
1924遗留系统服务
193使用服务的软件开发
1931工作流设计和实现
1932服务测试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20章嵌入式软件
201嵌入式系统设计
2011实时系统建模
2012实时编程
202体系结构模式
2021观察和反应
2022环境控制
2023处理管道
203时序分析
204实时操作系统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21章面向方面的软件工程
211关注点分离
212方面、连接点和切入点
213采用方面的软件工程
2131面向关注点的需求工程
2132面向方面的设计和编程
2133检验和有效性验证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四部分软件 管理
第22章项目管理
221风险管理
2211风险识别
2212风险分析
2213风险规划
2214风险监控
222人员管理
223团队协作
2231成员挑选
2232小组的结构
2233小组的沟通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23章项目规划
231软件报价
232计划驱动的开发
2321项目计划
2322规划过程
233项目进度安排
234敏捷规划
235估算技术
2351算法成本建模
2352COCOMO Ⅱ模型
2353项目的工期和人员配备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24章质量管理
241软件质量
242软件标准
243复查与审查
2431复查过程
2432程序审查
244软件度量和量度
2441产品量度
2442软件组件分析
2443度量歧义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25章配置管理
251变更管理
252版本管理
253系统构建
254发布版本管理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第26章过程改善
261过程改善过程
262过程度量
263过程分析
264过程变更
265CMMI过程改善框架
2651分阶段的CMMI模型
2652连续CMMI模型
要点
进一步阅读材料
练习
参考书目
术语表
英文版
CONTENTS
Preface v
Part 1 Introction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1
Chapter 1 Introction 3
1.1 Professional software development 5
1.2 Software engineering ethics 14
1.3 Case studies 17
Chapter 2 Software processes 27
2.1 Software process models 29
2.2 Process activities 36
2.3 Coping with change 43
2.4 The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50
Chapter 3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56
3.1 Agile methods 58
3.2 Plan-driven and agile development 62
3.3 Extreme programming 64
3.4 Agile project management 72
3.5 Scaling agile methods 74
Chapter 4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82
4.1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84
4.2 The software requirements document 91
4.3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94
4.4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processes 99
4.5 Requirements elicitation and analysis 100
4.6 Requirements validation 110
4.7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111
Chapter 5 System modeling 118
5.1 Context models 121
5.2 Interaction models 124
5.3 Structural models 129
5.4 Behavioral models 133
5.5 Model-driven engineering 138
Chapter 6 Architectural design 147
6.1 Architectural design decisions 151
6.2 Architectural views 153
6.3 Architectural patterns 155
6.4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s 164
Chapter 7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176
7.1 Object-oriented design using the UML 178
7.2 Design patterns 189
7.3 Implementation issues 193
7.4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198
Chapter 8 Software testing 205
8.1 Development testing 210
8.2 Test-driven development 221
8.3 Release testing 224
8.4 User testing 228
Chapter 9 Software evolution 234
9.1 Evolution processes 237
9.2 Program evolution dynamics 240
9.3 Software maintenance 242
9.4 Legacy system management 252
Part 2 Dependability and Security 261
Chapter 10 Sociotechnical systems 263
10.1 Complex systems 266
10.2 Systems engineering 273
10.3 System procurement 275
10.4 System development 278
10.5 System operation 281
Chapter 11 Dependability and security 289
11.1 Dependability properties 291
11.2 Availability and reliability 295
11.3 Safety 299
11.4 Security 302
Chapter 12 Dependability and security specification 309
12.1 Risk-driven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311
12.2 Safety specification 313
12.3 Reliability specification 320
12.4 Security specification 329
12.5 Formal specification 333
Chapter 13 Dependability engineering 341
13.1 Rendancy and diversity 343
13.2 Dependable processes 345
13.3 Dependable system architectures 348
13.4 Dependable programming 355
Chapter 14 Security engineering 366
14.1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369
14.2 Design for security 375
14.3 System survivability 386
Chapter 15 Dependability and security assurance 393
15.1 Static analysis 395
15.2 Reliability testing 401
15.3 Security testing 404
15.4 Process assurance 406
15.5 Safety and dependability cases 410
Part 3 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423
Chapter 16 Software reuse 425
16.1 The reuse landscape 428
16.2 Application frameworks 431
16.3 Software proct lines 434
16.4 COTS proct reuse 440
Chapter 17 Component-based software engineering 452
17.1 Components and component models 455
17.2 CBSE processes 461
17.3 Component composition 468
Chapter 18 Distribu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479
18.1 Distributed systems issues 481
18.2 Client–server computing 488
18.3 Architectural patterns for distributed systems 490
18.4 Software as a service 501
Chapter 19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508
19.1 Services as reusable components 514
19.2 Service engineering 518
19.3 Software development with services 527
Chapter 20 Embedded software 537
20.1 Embedded systems design 540
20.2 Architectural patterns 547
20.3 Timing analysis 554
20.4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s 558
Chapter 21 Asp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565
21.1 The separation of concerns 567
21.2 Aspects, join points and pointcuts 571
21.3 Software engineering with aspects 576
Part 4 Software Management 591
Chapter 22 Project management 593
22.1 Risk management 595
22.2 Managing people 602
22.3 Teamwork 607
Chapter 23 Project planning 618
23.1 Software pricing 621
23.2 Plan-driven development 623
23.3 Project scheling 626
23.4 Agile planning 631
23.5 Estimation techniques 633
Chapter 24 Quality management 651
24.1 Software quality 655
24.2 Software standards 657
24.3 Reviews and inspections 663
24.4 Software measurement and metrics 668
Chapter 25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681
25.1 Change management 685
25.2 Version management 690
25.3 System building 693
25.4 Release management 699
Chapter 26 Process improvement 705
26.1 The process improvement process 708
26.2 Process measurement 711
26.3 Process analysis 715
26.4 Process change 718
26.5 The CMMI process improvement framework 721
Glossary 733
Subject Index 749
Author Index 767

Ⅳ 软件工程: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微机的对象模型。

这个自己要多练习啊,接口、实现、继承、抽象、组合、聚合关系要应用进去


在附件中了,你看看吧,随便写的。

Ⅳ 聚合和组合的区别

  1. 聚合(Aggregation)关系是关联关系的一种,是强的关联关系。聚合是整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例如,汽车类与引擎类、轮胎类,以及其它的零件类之间的关系便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与关联关系一样,聚合关系也是通过实例变量实现的。但是关联关系所涉及的两个类是处在同一层次上的,而在聚合关系中,两个类是处在不平等层次上的,一个代表整体,另一个代表部分

  2. 组合(Composition)关系是关联关系的一种,是比聚合关系强的关系。它要求普通的聚合关系中代表整体的对象负责代表部分对象的生命周期,组合关系是不能共享的。代表整体的对象需要负责保持部分对象和存活,在一些情况下将负责代表部分的对象湮灭掉。代表整体的对象可以将代表部分的对象传递给另一个对象,由后者负责此对象的生命周期。换言之,代表部分的对象在每一个时刻只能与一个对象发生组合关系,由后者排他地负责生命周期。部分和整体的生命周期一样。

  3. 以上关系的耦合度依次增强(关于耦合度的概念将在以后具体讨论,这里可以暂时理解为当一个类发生变更时,对其他类造成的影响程度,影响越小则耦合度越弱,影响越大耦合度越强)。由定义我们已经知道,依赖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弱的关联,聚合是一种比较强的关联,而组合则是一种更强的关联,所以笼统的来区分的话,实际上这四种关系、都是关联关系。

    聚合关系是是一种比较强的关联关系,java中一般使用成员变量形式实现。对象之间存在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例如上例中


  4. classDriver{
    //使用成员变量形式实现聚合关系
    Carmycar;
    publicvoiddrive(){
    mycar.run();
    }
    }
    假如给上面代码赋予如下语义:车是一辆私家车,是司机财产的一部分。则相同的代码即表示聚合关系了。聚合关系一般使用setter方法给成员变量赋值。

    假如赋予如下语义:车是司机的必须有的财产,要想成为一个司机必须要先有辆车,车要是没了,司机也不想活了。而且司机要是不干司机了,这个车就砸了,别人谁也别想用。那就表示组合关系了。一般来说,为了表示组合关系,常常会使用构造方法来达到初始化的目的,例如上例中,加上一个以Car为参数的构造方法
  5. publicDriver(Carcar){
    mycar=car;
    }
    所以,关联、聚合、组合只能配合语义,结合上下文才能够判断出来,而只给出一段代码让我们判断是关联,聚合,还是组合关系,则是无法判断的。

Ⅵ 软件工程中“高聚集,低耦合”“低聚集,高耦合”用英语怎么说急急急!!

high conglomeration;low coupling

Ⅶ 高聚合 低耦合...是什么意思

高内聚低耦合,软件工程中的概念,判断软件设计好坏的标准,主要用于程序的面向对象的设计,主要看类的内聚性是否高,耦合度是否低。

目的使程序模块的可重用性、移植性大大增强。通常程序结构中各模块的内聚程度越高,模块间的耦合程度就越低。

内聚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的联系,一个好的内聚模块应当恰好做一件事,它描述的模块内的功能联系。

耦合软件结构中各模块之间相互连接的一种度量,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进入或访问一个模块的点以及通过接口的数据。

(7)聚合软件工程扩展阅读

耦合性,也叫耦合度,对模块间关联程度的度量。耦合的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调用模块的方式以及通过界面传送数据的多少。

模块间的耦合度指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包括控制关系、调用关系、数据传递关系。模块间联系越多,其耦合性越强,同时表明其独立性越差( 降低耦合性,可以提高其独立性)。

软件设计中通常用耦合度和内聚度作为衡量模块独立程度的标准。划分模块的一个准则就是高内聚低耦合。

Ⅷ 软件工程的题求解答~!

只知道这些:
1.B
2.A
7.A

Ⅸ 系软件工程用例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泛化(Generalization)
关联(Association)
依赖(Dependency)
聚合(Aggregation)

与聚合软件工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州假山景观设计工程 浏览:862
哈尔滨工程造价招聘 浏览:937
建筑工程土建劳务分包 浏览:632
道路监理工程师 浏览:476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在本校吗 浏览:370
河北工程大学保研率多少 浏览:287
有学质量工程师的书吗 浏览:479
康乐县建筑工程公司 浏览:569
助理工程师二级 浏览:872
注册安全工程师初级考试时间 浏览:90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题研究 浏览:881
工程造价图纸建模 浏览:888
辽宁恒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93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 浏览:73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兴趣爱好 浏览:316
密歇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浏览:388
广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浏览:31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浏览:858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管理条例 浏览:270
云南工程监理公司排名 浏览:673